陆桴亭论小学 (明清)陆世仪 撰
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自是正理。然古者人心质朴,风俗淳厚,孩提至七八岁时,知识尚未开。今则人心风俗远不如古,人家子弟,至五六岁已多知诱物化矣。又二年而始入小学,即使父教师严,已费一番手脚,况父兄之教,又未必尽如古法乎?故愚谓今之教子弟入小学者,决当自五六岁始。
小学之书,文公所集备矣。然予以为,古人之意,小学之设是教人由之;大学之道,乃使人知之。今文公所集,多穷理之事,近于大学。又所集之语,多出四书五经,读者以为重复。且类引多古礼,不谐今俗;开卷多难字,不便童子。此小学所以多废也。愚意小儿五六岁时,语音未朗,未能便读长句。窃欲仿明道之意,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俾之即读即教。如“头容直”,即教之端正头项。“手容恭”,即教之整齐手足。合下便教他知行并进,似于造就人材之法,更为容易。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古人教人,自幼便教他礼乐,所以德性气质易于成就。今人自读书外一无所事,不知礼乐为何物,身子从幼便骄惰坏了。愚意自《节韵幼仪》外,更欲参酌古今之制,辑冠、婚、祭及乡饮、乡射诸礼为礼书。文庙乐舞及宴饮、升歌诸仪为乐书。俾童子十数岁时仍读四书,兼习书数。暇日,则序一处,教升歌、习礼,如古人舞勺、舞象之类,务使之郁郁彬彬。则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或可不劳而致。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十五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读,且不能读矣!今人村塾中开蒙,多教子弟念诗句,直是无谓。
凡子弟学写仿书,不独教他字好,即可兼识字及记诵之功。
四明程端礼有《家塾分年读书法》。教童子读四书五经,先令读正文既毕,然后却读注,亦可。盖子弟读书,大约十岁前有记性,以后渐否。若令先读正文,虽子弟至愚,未有不于十岁前完过者。此亦读书之一法。文公有言:古有小学,今无小学,须以“敬”字补之。此但可为年长学道者言,若童子,定须教以前法。
古人设社学法最好。欲教童子歌诗习礼,发其志意,肃其威仪。盖恐蒙师唯督句读,则学者苦于简束而无鼓舞入道之乐也。然歌诗近于鼓舞,习礼便有简束的意在。古人十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冠,始学礼。盖人当少年时,虽有童心,然父兄在前,终有畏惮,故法不妨与之以宽。宽者,所以诱其入道也。年力既壮,则智计渐生,此时纯用诱掖,则将有放荡不制之患,故法又当与之以严。严者,所以禁其或放也。二者因其年力各有妙用。故古时成就人多。今之社学,止以句读简束童子,固失鼓舞之意矣!若误认古人纯用鼓舞,又岂成就之法乎?立教者当知所以善其施矣。
近日人才之坏,皆由子弟早习时文。盖古人之法,四十始仕。即国初童子试,亦必俟二十后方许进学。进学者,必试经论。养之者深,故其出之者大也。近日人务捷得,聪明者读摘段数叶,便可拾青紫,胸中何尝一毫道理知觉。乃欲责其致君泽民?!故欲人才之端,必先令子弟读书务实。
昔人之患在朴,今人之患在文。文翁治蜀,教之以文。今日之势,正与文翁相反,使民能反一分朴,则世界受一分惠。而反朴之道,当自教童子始。有心世道者,慎毋于时文更扬其波哉!
教小儿,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每见人家养子,当其知识乍开时,即戏教以打人、骂人及玩以声色玩好之具。此等气习,沁入心腑,人才何缘得成就?
家庭之教,又必原于朝廷之教。朝廷之教以道德,则家庭之教亦以道德;朝廷之教以名利,则家庭之教亦以名利。尝有友人问建文时何多忠义,予曰:“此父兄之教严耳。”友人问:“何以知之?”曰:“以朝廷之教知之。”盖当时朝廷重名节、励清修,其教甚严。苟子弟居官不肖,则累及父母、累及宗族。故孩提之时倘或不肖,则父兄必变色而训之。语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积累既深,所以居官之时,虽九死而靡悔也。
洒扫、应对、进退,此真弟子事。自世俗习于侈靡,一切以仆隶当之,此理不讲久矣。然应对、进退,贫士家犹或有之,至于洒扫,则贫士家亦绝无之矣。偶过友人姚文初家,见其门庭萧然,一切洒扫、应对、进退,皆令次公执役,犹有古风。文初,现闻先生后也,其高风如此,为贫士者,可以愧矣!
或问“六艺”,童子十五以内,恐未必能习?曰:玩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文”字则与“义”字有别。“文”是习其事,“义”是详其理。礼、乐虽精微,然《礼记》云:“十三学乐诵诗。”又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则知由粗及精,自有因年而进之法。射、御虽非童子事,然北人与南人不同。曹丕《典论·论文》自言八岁即学骑射,是射、御亦非难事也。至于书、数,尤易为力。
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汉兴,萧何草律令,太史试学童,能讽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则知古人皆以字学为小学,故人皆识字。今俗崇尚制科,人务捷得,至贵为公卿,而目不识古文奇字,且并音划亦多讹谬者,少此一段工夫也。
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盖天籁之发、天机之动。歌舞,即礼乐之渐也。圣人因其歌舞,教以礼乐,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今人教子,宽者或流于放荡,严者并遏其天机,皆不识圣人礼乐之意。欲蒙养之端,难矣。
朱子蒙卦注曰“去其外诱,全其真纯”八字最妙。童子时,唯外诱最坏事,如樗蒲博弈及看搬演故事之类,极易使人流荡志反。善教子者只是形格势禁,不使得亲外诱。《乐记》所谓“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匿礼不接心术”是也。然其尤要在端本清源,使父兄不为非礼之戏,则子弟自无从得接耳目。
附錄:
思辨錄輯要三十五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陸世儀撰世儀字道成號桴亭太倉人江南通志列之儒林傳中是書乃其劄記師友問答及平生聞見而成儀封張伯行爲汰其繁冗分類編次故題曰輯要明非世儀之完本也凡分小學大學立志居敬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天道人道諸儒異學經子史籍十四門世儀之學主於敦守禮法不虛談誠敬之旨主於施行實政不空爲心性之功於近代講學諸家最爲篤實故其言曰天下無講學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講學之人亦世道之衰嘉隆之間書院徧天下呼朋引類動輙千人附影逐聲廢時失事甚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謂處士橫議也又曰今所當學者正不止六藝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類皆切於用世不可不講俗儒不知内聖外王之學徒高談性命無補於世所以來迂拙之誚也其言皆深切著明足砭虛憍之病雖其中如修齊類中必欲行區田治平類中必欲行井田封建不免迂濶之失而大端旣切於日用不失爲有裨之言惟伯行意主貪多往往榛楛勿翦甚至如頭容直一條王周臣書屋警語一條之類前後重出亦失於刋除儻擷采英華汰其枝蔓則彌爲精善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
陸世儀字道威太倉人少穎悟尤究心先儒語錄及經濟諸書順治間督學張能麟聘輯儒宗理要後嘗講學於鍚山東林書院説易於毘陵大儒祠受業者數百人著有思辨錄論學酬答康熙五十年巡撫張伯行刻其集稱為吾道干城(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思辨録輯要卷一
太倉陸世儀 撰
○小學類
古者八嵗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此自是正理然古者人心質樸風俗淳厚孩提至七八嵗時知識尚未開今則人心風俗逺不如古人家子弟至五六嵗已多知誘物化矣又二年而始入小學即使父教師嚴已費一畨手脚况父兄之教又未必盡如古法乎故愚謂今之教子弟入小學者决當自五六嵗始
小學之書文公所集備矣然予以為古人之意小學之設是教人由之大學之教乃使人知之今文公所集多窮理之事則近於大學又所集之語多出四書五經讀者以為重複且類引多古禮不諧今俗開卷多難字不便童子此小學所以多廢也愚意小兒五六嵗時語音未朗未能便讀長句竊欲彷明道之意採擇禮經中之曲禮幼儀參以近禮斟酌古今擇其可通行者編成一書或三字或五字節為韻語務令易曉名曰節韻幼儀俾之即讀即教如頭容直即教之以端正頭項手容恭即教之以整齊手足合下便教他知行並進似於造就人材之法更為容易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古人教人自幼便教他禮樂所以徳性氣質易於成就今人自讀書之外一無所事不知禮樂為何物身子從幼便驕惰壞了愚意自節韻幼儀外更欲叅酌古今之制輯冠婚祭及郷飲郷射諸禮為禮書(喪禮不可豫習擬另輯為一卷俾學者居喪時讀之)文廟樂舞及宴飲升歌諸儀為樂書俾童子十數嵗時仍讀四書兼習書數暇日則序於一處教升歌習禮如古人舞勺舞象之類務使之郁郁彬彬則涵養氣質薰陶徳性或可不勞而致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後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不但四書五經即如天文地理史學算學之類皆有歌訣皆須熟讀若年稍長不惟不肯誦讀且不能誦讀矣今人村塾中開蒙多教子弟念詩句直是無謂
凡弟子學寫倣書不獨教他字好即可兼識字及記誦之功
先儒教小兒習字先令影寫趙子昻大字千字文稍長習智永千字文毎板影寫十紙既畢後歇讀書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寫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如此一二月乃止必如此方能日後寫多運筆如飛不至走様亦是一法
四明程端禮有家塾分年讀書法教童子讀四書五經先令讀正文既畢然後却讀註亦可盖弟子讀書大約十嵗以前有記性以後漸否若令先讀正文雖子弟至愚未有不於十嵗以前完過者此亦讀書之一法况孟子一書分章甚長今子弟讀孟子連集註讀多不知首尾毎毎易於漏脱若先讀正文亦可免此病
文公有言古有小學今無小學須以敬字補之此但可為年長學道者言若童子則可由不可知定須教以前法
陽明先生社學法最好欲教童子歌詩習禮以發其志意肅其威儀盖恐蒙師惟督句讀則學者苦於簡束而無鼓舞入道之樂也然歌詩則近於鼓舞習禮則便有簡束的意在古人十三學樂誦詩二十而冠始學禮盖人當少年時雖有童心然父兄在前終有畏憚故法不妨與之以寛寛者所以誘其入道也年力既壮則智計漸生矣此時而純用誘掖則將有放蕩不制之患故法又當與之以嚴嚴者所以禁其或放也二者因其年力各有妙用故古時成就人多今之社學止以句讀簡束童子固失鼔舞之意矣若誤認陽明之意純用鼓舞又豈古人之意乎立教者當知所以善其施矣
近日人材之壞皆由子弟早習時文盖古人之法四十始仕即國初童子試亦必俟二十後方許進學進學者必試經論飬之者深故其出之者大也近日人務捷得聰明者讀摘叚數葉便可拾青紫其胸中何嘗一毫道理知覺乃欲責其致君澤民故欲人材之端必先令子弟讀書務實昔人之患在樸今人之患在文文翁治蜀因其樸而教之以文也今日之勢正與文翁相反使民能反一分樸則世界受一分惠而反樸之道當自教子弟始有心世道者慎毋於時文更揚其波哉
教小兒不但是出就外傳謂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毎見人家飬子當其知識乍開時即戯教以打人罵人及玩以聲色玩好之具此等氣習沁入心腑人才何縁得成就
家庭之教又必原於朝廷之教朝廷之教以道徳則家庭之教亦以道德朝廷之教以名利則家庭之教亦以名利嘗有友人問建文時何多忠義予曰此父兄之教嚴耳友人問何以知之曰以朝廷之教知之盖當時朝廷之教甚嚴其子弟茍或居官而不肖則累及父母累及宗族故孩提之時茍或不肖則其父兄必變色而訓之語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積累既深所以居官之時雖九死而靡悔也
洒掃應對進退此真弟子事自世俗習於侈靡一切以僕隷當之此理不講乆矣然應對進退貧士家猶或有之至於洒掃則貧士家亦絶無之矣偶過友人姚文初家見其門庭蕭然一切洒掃應對進退皆令次公執役猶有古人之風文初現聞先生之後也其髙風如此為貧士者可以媿矣
或問六藝童子十五以内恐未必能習曰玩禮樂射御書數之文文字則與義字有别文是習其事義是詳其理禮樂雖精微然禮記云十三學樂誦詩又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則知由粗以及精自有因年而進之法射御雖非童子事然北人與南人不同曹丕典論論文自言八嵗即學騎射是射御亦非難事也至於書數尤易為力
古者八嵗入小學周官保氏掌飬國子教之六書漢興蕭何草律令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六體者古文竒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則知古人皆以字學為小學故人皆識字今俗崇尚制科人務捷得至貴為公卿而目不識古文竒字且并音畫亦多訛謬者少此一叚工夫也
人少小時未有不好歌舞者盖天籟之發天機之動歌舞即禮樂之漸也聖人因其歌舞而教之以禮樂所謂因其勢而利導之今人教子寛者或流於放蕩嚴者或并遏其天機皆不識聖人禮樂之意欲蒙飬之端難矣
朱子?卦註曰去其外誘全其真純八字最妙童子時惟外誘最壞事如摴蒱博奕及看搬演故事之類極易使人流蕩忘返善教子者只是形格勢禁不使得親外誘樂記所謂姦聲淫色不留聪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是也然其要尤在端本清源使父兄不為非禮之戯則子弟自無從得接耳目
人家教子弟固是要事教女子尤為至要蓋子弟失教至長大讀書知世事猶有變化氣質之時若女子失教終身無可挽回大則得罪姑嫜敗壞風俗小則隳壞家事貽譏親黨豈細故哉
教女子只可使之識字不可使之知書義盖識字則可理家政治貨財代夫之勞若書義則無所用之古今以來女子知書義而又閑禮法如曹大家者有幾不然徒以導淫而已李易安朱淑真使不知書義未必不為好女子也
詩云無非無儀惟酒食是議二語真教女子良法少讀内則恠其多載酒漿籩豆之事由今思之知古人良有深意人家兒女教壞多由乳母婢僕此主人主母之所不及覺也故古人於乳母必曰擇於諸母與可者至於婢僕尤當時時切戒
思辨録輯要卷一
陆世仪(1611——1672年),字道威,自号刚斋,又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清理学家,文学家。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改朝换代。一生著书60余种,总数超过两百卷。除数百万字的巨著《思辨录》外,还有《论学酬答》、《手辑儒宗理要》、《格致编》、《性善图说》,《复社纪略》、《春秋考论》、《诗鉴》、《书鉴》等。